把控速度:

勢不可擋

在征戰傳奇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的女性中,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 (Anny-Charlotte Verney) 當屬其中的佼佼者,她是這個耐力賽最當之無愧的女王。她甚至曾參加過 10 次巴黎-達卡拉力賽。如今,這位女士在風光旖旎的法國西南部享受著悠閒時光。

   

從運動鞋到頭盔,渾身充滿運動氣息:

從運動鞋到頭盔,渾身充滿運動氣息:

即使已年過八旬,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仍對未來充滿熱忱與活力。而對於《Christophorus》來說,安妮的過去同樣充滿熱情。

「一直以來,我都只是率性而為、隨心而動。」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如此說道。我們此時正坐在這位「利曼女王」位於比亞希茲 (Biarritz) 排屋的露台上。她今年 81 歲,戴著一副淺藍色的飛行員眼鏡,整場訪談妙語橫生,有如她一路走來所達成的非凡成就。

安妮向我們述說,當初「成為賽車手」這個想法是如何萌生:當時是 1949 年, 她的父親讓-路易·弗朗索瓦·維尼 (Jean-Louis François Verney) 帶著才六歲的她去看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。利曼正是她的故鄉,而安妮的父親也曾擔任利曼賽事的主辦方──西部汽車俱樂部 (ACO) 的副主席。安妮年紀小小,卻已對賽車充滿嚮往,那時她跟父親說:「總有一天,我要上場參賽。」但父親只當童言童語,只是和藹地回了回「好的,好的」。幾年後,安妮的母親也有類似反應:在一場時尚秀上,安妮和母親說:「總有一天,我會成為她們中的一員。」「當然。」母親嘴上這麼說,卻沒將這句話放在心上。安妮的父母當時還不完全瞭解自己的小女兒,一旦她下定決心,就會毫不猶豫,勇往直前。「我總是說到做到。」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對我們說。

「一直以來,我都只是率性而為、隨心而動。」

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

21 歲時,她便自己搬了出來,進到一間模特兒學校,並很快就為萊雅、愛馬仕等大品牌走秀。此後的四年裡,她以模特兒身分在世界各地闖蕩。接著,她回到了自己人生職涯的初衷,申請進利曼的「布加迪駕駛學校」(L’école de pilotage Bugatti)。與她同期入校的還有 149 位學員,而安妮·夏洛特是唯一的女性,然而只有最優秀的前 50 名學員能進階到下一階段訓練。當時,其中一些競爭者在背地竊竊私語道:「她只是長得好看而已。」也有人認為,她是頂著家族光環才能來到這裡的,安妮的父親是利曼賽道上的傳奇人物,而她的祖父更是如此──路易·維尼 (Louis Verney) 就是 1923 年開辦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的共同創辦人之一。安妮·夏洛特獲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績。訓練結束後,她通過了雪鐵龍的選拔,駕駛雪鐵龍 MEP(一輛單座賽車)參加 1972 年賽季的比賽,但似乎就止於此。

除了賽車職涯外,她在父母的運輸公司也有份工作,1970 年,她還生下了三個孩子中的第一個。但她仍持續參與比賽。

首次亮相

1974 年,她的贊助人給了她一個絕佳機會:英國石油公司 (BP) 邀請她駕駛保時捷 911 Carrera RSR 參加利曼比賽。她的父母是一直到消息上報了才知道,一向頭腦冷靜的父親差點心臟病發作。他在賽前懇求道:「如果你發現車速太快了,拜託馬上停下來!」

「當然、當然,老爸。」安妮·夏洛特開玩笑地回應,「我要停,也是停在『賽道』的盡頭。」安妮所說的「賽道」,指的是胡瑙迪耶爾直線 (Ligne Droite des Hunaudières),也就是利曼賽道中速度最高的路段。

比賽開始的起跑階段,車一輛緊挨著另一輛急速飛馳而去,而安妮的心臟也狂跳不停。在最初的兩三圈裡,她再三問自己:「我在這裡幹麼?」之後,她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。她回憶起這深刻於心、數十年都未曾褪去的幸福感:淩晨四點的賽道上,涼風徐徐,車子運轉良好。「那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晚上,比和男人一起度過的良宵都要美妙。」

我們問她,是讓她如此心醉神迷於比賽。「la bagarre」,也就是「戰鬥」她回道,是一種「我想贏!」的衝動!我們又問,不會感到恐懼嗎?「我太專注於駕駛,以至於完全沒感受到恐懼。」

充滿自信:

充滿自信:

在職業生涯之初,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飽受質疑,許多人認為,她是靠美貌或頂著家族光環而在賽車場上有一席之地。但在目睹安妮的戰績後,那些懷疑者全都啞口無言、默然無語。1978 年,這位傳奇女賽車手榮獲法國量產車冠軍獎章。

坐在她家明亮的客廳中,沙發旁掛著一幅描繪著一位加勒比海漁夫的畫作;而餐桌旁邊則是她在利曼賽道上的照片。她將照片散放在桌上,在其中一張照片中,她的父親在授予她獎盃。另一幅則是她的祖父路易,當時他還留著翹鬍鬚。可惜,他並沒能看到孫女攀上職業生涯高峰,在 1945 年就離世了。她的家人都說,安妮最像她祖父,充滿靈動、活潑的人格特性。

還有一個櫃子放著滿滿獎盃,她在利曼賽場上斬獲頗豐:1978 年駕駛保時捷 911 Carrera RSR 奪得 GT 級冠軍,其後於 1981 年駕駛保時捷 935 K3 奪得總成績第六名,並且跑出個人最速紀錄:358 公里/小時。她曾十次參加 24 小時耐力賽,超過其他所有女性參賽選手。其中九次,她都駕駛保時捷:從 911 Carrera RSR 到 935 K3 和 Carrera RS,再到 934。

她讚賞地說道:「保時捷就是保時捷,無與倫比!」在利曼或戴通納比賽中,她也曾駕駛過其他車型,但沒有一台車能比保時捷更好、更可靠。而她如今之所以沒有一台保時捷,只有一個原因:「我可不想丟掉我的駕照!」她笑著說。要知道,法國有著非常嚴格的車速限制。

把控速度:

把控速度:

1981 年,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駕駛這台保時捷 935 K3, 在利曼長直道上達到了個人最速紀錄:每小時 358 公里。

沙漠中遭遇車軸斷裂

話說,我們是時候上車了。安妮在一間高爾夫俱樂部訂了位,要與我們共進午餐。只有當車子發出響亮的安全帶提示音時,她才會繫上,她才不會在車啟動那刻耽誤一分一秒。

在高爾夫俱樂部的露台上,她眺望著球場的綠色與大西洋的藍色,談著她在巴黎和達卡之間的冒險經歷。她曾十次參加這場著名的沙漠拉力賽,並駕駛各種車輛參加過其他非洲拉力賽,儘管當中不包括保時捷。在 1982 年首次參加達卡比賽時,她的副駕駛是當時英國首相的兒子,馬克·柴契爾 (Mark Thatcher)。然而,他們運氣不佳。幾天後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裡,車子的後軸斷裂,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事情,他們還偏離了路線。在那片沙漠區域,夜間氣溫可降至零下 5 度,白天則會升至近 40 度。周圍可謂空無一物,只有紅色的沙子和幾叢灌木。他們內心只有一個問題:其他人到底能不能找到他們?維尼、柴契爾和機械師三人都只剩下一天份的口糧。

當搜尋隊展開搜尋工作時,他們剛剛喝下了最後一口水。再來,他們把車裡的冷卻水也喝掉了,安妮甚至喝了自己的香水。直至六天後,搜尋隊才找到了他們。她至今認為「如果再晚兩天,我們就完了。」

「如果再晚兩天,我們就完了。」

安妮·夏洛特·維尼

儘管如此,她後來還是又參加了九次拉力賽。意外從未阻止她繼續參賽:1973 年在象牙海岸舉行的班達瑪拉力賽中,她發生意外,多處骨折,僥倖逃過一劫;而在 1990 年的巴黎-達卡拉力賽中,她的車側翻,滾了七圈,變得「像可麗餅一樣扁」。她語氣輕鬆地對我們說,「這就是人生。當你從事這樣一項運動時,就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。」

重回法國:

重回法國:

在加勒比海岸和美國佛羅里達州居住多年後,這位利曼「女王」終於回到法國,定居在比亞希茲附近。

安妮最後一次正式比賽在 1992 年,從巴黎前往開普敦的途中,她生平第二次捫心自問:「我到底在這裡做什麼?」只是,她這一次不再有肯定的答案。於是她知道,是時候停下來了。賽後,她在多明尼加共和國生活了十年,然後搬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州。現在,安妮又回到了法國。當然,她每年都會去利曼觀看比賽。

我們可以說,安妮這輩子都在率性而為、隨心而動。她每週打三次高爾夫球、練習皮拉提斯,總是在找事做。只要她想,就會開車去西班牙看望朋友,或她的兒子和孫子。回顧生涯,這位利曼女王問:「我還能奢求什麼呢?」說完,她緊握我們的手道別。現在是下午 4 點——在她家鄉的那場比賽即將展開。

Andrea Walter
Andrea Wal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