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on:傳奇基石 

1937 年 11 月,保時捷於斯圖加特祖文豪森 (Zuffenhausen) 的斯皮塔瓦德街 (Spitalwaldstraße) 與施維伯丁根街 (Schwieberdinger Straße) 轉角處,為新總部立下基石,築起這座未來將孕育百萬輛跑車的傳奇工廠。
 

   

這段歷史就如同新創企業蛻變為跨國集團的故事。1930 年代,進駐克朗寧街 (Kronenstraße) 24 號的保時捷設計工作室,躍升為汽車產業的創新引擎。然而,因初期開發客戶委託車款時,仍借重費爾巴哈大道 (Feuerbacher Weg) 保時捷別墅的車庫空間,1937 年,保時捷決議於祖文豪森興建新廠。費里·保時捷從企業家沃夫 (Wolff) 家族購置了廠區土地,建築設計由建築師理查·普福布 (Richard Pfob) 操刀設計。核心建築是一座三層磚造廠房,並有綠地與運動設施陪襯。1937 年 11 月 20 日簽署的《景觀規劃與企業運動設施》藍圖中,廠區左側規劃樹木環繞的競技場,包含含 100 公尺跑道、跳高跳遠場、鉛球鐵餅投擲區、泳池及日光浴場,供員工放鬆身心。此外,還設計了碎石廣場、露台、長椅,以及種植蔬菜莓果的園區。不過,最後只有新廠房如期落成。1938 年 6 月 26 日,176 名員工從市中心遷入祖文豪森。這座現在被稱作為「第一廠區」(Factory 1) 的建築,成為當時 Dr. Ing. h.c. F. Porsche KG 的總部所在地。

然而,因戰事影響,首批 52 輛 356 車款需遷移至奧地利格明德 (Gmünd) 生產。待保時捷重返斯圖加特時,因為原廠區被盟軍徵用,使得引擎組裝與生產被遷往對接的勞伊特二號工廠 (Reutter Factory II);作為交換,勞伊特公司則承接車身製造訂單。距今 75 年前,首輛保時捷 356 終於在 1950 年 4 月 6 日於祖文豪森誕生。直至 1965 年停產,祖文豪森共孕育出 78,000 輛車。

因美軍延遲移交第一廠區,1952 年啟用由斯圖加特建築師羅夫·古特布羅德 (Rolf Gutbrod) 設計的第二廠區。1960 年購入現今的「第三廠區」(Factory 3),銷售部門、客戶服務中心、中央零件倉儲及車輛交付部門皆進駐於此。1963 年併購勞伊特車體廠,員工數倍增至 2,000 人。同年,初代 911(時稱 901)問世。

隨著 911 締造傳奇,車系陣容於 1970 年代持續擴大。1980 年代落成的第五廠區,實現高彈性車體製造。橫跨施維伯丁根街的輸送橋直通第二廠區最終組裝線,成為仍沿用至今的廠區特色功能。2010 年代迎來新變革:2019 年,隨著純電動 Taycan 投入量產,新增車體製造廠、塗裝車間、組裝大樓及第二座輸送橋。如今,此地已蛻變為融合先進科技與製造工藝的生產中樞,兼具量產效率與獨特客製化專案的雙重優勢。

當年的設計工作室,已進化成跨國企業。首張設施藍圖,也已蛻變為佔地逾 60 萬平方公尺的生產基地。

Matthias Kriegel
Matthias Krieg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