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

回到起點:100 多年前,斐迪南·保時捷 (Ferdinand Porsche) 在奧地利維也納新城 (Wiener Neustadt) 設計了一款獨一無二的賽車:Austro-Daimler ADS-R,綽號:薩沙 (Sascha)。今天,我們將這位前弗洛里奧盾 (Targa Florio) 公路賽冠軍車帶回家。

   

用力轉動曲柄,輕踩油門,令人期待的聲音隨即響起。路人紛紛掏出手機,咖啡館老闆走上露臺,一張張面孔出現在了歷史悠久的古典建築櫥窗裡,好奇地向外張望。眾人皆知,這可不是一輛普通汽車的轟鳴聲。千真萬確!100 多年前,斐迪南·保時捷設計了這款名為 Austro-Daimler ADS-R 的賽車,這充滿力道的聲響,源自於 1.1 升四缸引擎。目前,它是保時捷博物館中最古老的可上路車款。駕駛它的人是揚·海達克 (Jan Heidak),他是保時捷博物館維修工廠車輛技術主管,也是廠內最年輕的員工。他與工廠負責人庫諾·維爾納 (Kuno Werner) 一起花了幾個月時間,幫助這輛老爺車恢復榮光,再次上路。在《Christophorus》的見證下,他們將帶 Austro-Daimler ADS-R 回家,回到出生地奧地利維也納新城。

時間旅行:

時間旅行:

2023 年,保時捷博物館維修廠車輛技術主管揚·海達克駕駛薩沙在維也納新城主教座堂周圍行駛。1922 年 4 月 2 日,也就是 100 多年前,賽車從第 13 屆弗洛里奧盾公路賽凱旋而歸。在當時的奧地利-戴姆勒工廠大門前,群眾熱烈迎接薩沙的回歸。

遠見者的夢想

1920 年,斐迪南·保時捷提出了一個極具革命性的構想。當時,45 歲的他在維也納以南約 60 公里的維也納新城工作,時任汽車製造商奧地利-戴姆勒 (Austro-Daimler) 公司的總經理。他的願景是設計一款適合大眾的小型汽車,適合大量生產、體型精小、輕量、價格親民。身為在當時就已經十分知名的設計師,保時捷的這個構想比後來的大規模汽車生產理念領先了幾十年。亞歷山大·約瑟夫·克羅拉特-克拉考斯基 (Alexander Joseph Kolowrat-Krakowsky) 伯爵成為保時捷實現夢想的有力盟友。克羅拉特伯爵是奧地利-戴姆勒公司的合夥人、電影製片,同時也是一位狂熱的賽車運動迷。朋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「薩沙」(Sascha)。汽車生產需要獲得奧地利-戴姆勒公司董事會的批准,董事會卻對這個專案抱持著懷疑的態度。保時捷確信,在公開賽上取得傲人成績,進而贏得各界積極關注是應對質疑的最佳方式。因此在原量產四座汽車計畫之上,他推出了引擎排氣量僅為 1.1 立方公分的賽車版 ADS-R。考慮到克羅拉特是當時專案的出資人,所以該款賽車也被命名為「薩沙」。於是,僅重 598 公斤的羽量級賽車應運而生。1922 年,奧地利-戴姆勒旗下四輛原型薩沙賽車在弗洛里奧盾 (Targa Florio) 公路賽上首次亮相。這場賽事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舉行,穿越馬多涅山脈的路線形成重重挑挑戰。就在比賽前夕,這些賽車才剛剛走下生產線。在前去參加比賽的列車行駛途中,保時捷團隊將四輛賽車車身漆成紅色,這樣賽車在義大利就不會那麼引人注目,降低被盜風險。而為了便於從遠處一眼認出,克羅拉特在車身上加上了撲克牌符號。

薩沙及其製造者:

薩沙及其製造者:

1922 年,四輛薩沙原型車中的一輛參加了奧地利格拉茨 (Graz) 山地賽。車左側是亞歷山大·克羅拉特-克拉考斯基伯爵,右側是少年時期的費里·保時捷 (Ferry Porsche),後面是他的父親斐迪南·保時捷。

三輛薩沙賽車參加了排氣量 1.1 升級別的比賽。克羅拉特親自駕駛其中一輛薩沙原型車,但因引擎問題退賽,另外兩輛則成功取得冠亞軍。第四輛薩沙賽車配備了排氣量為 1.5 升的引擎,在高級公開組參賽。經過 432 公里、6,000 個彎道和高達 12.5% 的坡度挑戰後,站上第 19 名,且最高速度達每小時 144 公里。義大利媒體對 ADS-R 讚譽有加,稱其為「弗洛里奧盾公路賽的啟示之作」。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薩沙的引擎功率只有其他賽車的五分之一,平均速度卻只比它們慢每小時 8 公里。儘管奧地利-戴姆勒公司董事聽聞薩沙創造的奇蹟,但仍沒有因此做出任何實際行動。薩沙並未停下腳步,在 52 場比賽中,它維持動能,相繼又取得了 22 場勝利。但遺憾的是,出於財政原因、通貨膨脹以及對奧地利市場規模的悲觀考量,董事會最終對汽車量產投出了反對票。因此,計畫最終止步於僅有的幾輛 ADS-R 原型車,而斐迪南·保時捷大規模生產輕便、經濟型汽車的願景也暫時擱置。

駛出碎石路:

駛出碎石路:

在下奧地利州里德貝格 (Riederberg) 比賽前的訓練中,克羅拉特伯爵正親自駕駛四輛原型車中的一輛。揚·海達克沿著他當年的足跡行駛,此處為維也納新城學院公園。

終於返鄉

2023 年,薩沙終於回到了維也納新城。陽光灑向紳士街 (Herrengasse)。時隔百年,街道魅力不減。這裡建築歷史悠久,許多都已被列為古蹟,有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紀。揚·海達克踩下油門,薩沙緩緩啟動。一百多年後,它再次行駛在這條街道上。薩沙穿梭於老城區,繞過晚期羅馬式風格的大教堂,駛經 13 世紀的雷克塔大門。當年維也納新城的人們欣賞到這一幕時,想必也該是此般景象。時至今日,包括奧地利-戴姆勒工廠在內,許多保時捷時代的建築已不復存在。但像斐迪南-保時捷環路 (Ferdinand-Porsche-Ring) 這樣的街道仍然留存在那裡,訴說著歷史。

今天,只有海達克知道駕駛這款頂尖賽車的感受。在短暫的休息期間,他說:「薩沙是為賽道而生的。它的抓地力超乎想像,加速飛快,動力十足。其實它不適用於現在這種路面。但駕駛它真的很有趣。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車身的每一次震動,聽到引擎的每一聲轟鳴。因為薩沙沒有動力輔助轉向系統,所以在駕駛時需要施加很大的力量,並且要對車有所感覺。」此外,護目鏡也是駕駛時必不可少的工具,因為前輪會捲起路面塵土。但對於海達克來說,這一切都是一種享受。他說:「能夠駕駛這樣的傳奇之作,絕對是我的榮幸。」

西西里首次亮相:

西西里首次亮相:

Austro-Daimler ADS-R 於 1922 年亮相弗洛里奧盾公路賽。蘭伯特·波赫爾 (Lambert Pocher) 坐在 3 號薩沙賽車中,賽車後側站著頭戴尖頂帽的斐迪南·保時捷。即使時隔 100 多年,車尾配備了木製工具箱的薩沙在維也納新城依舊賞心悅目。

向斐迪南·保時捷看齊

海達克再次躍上賽車。車上並沒有安全帶,也沒有照明裝置(請參見第 20 頁資訊框)。除了駕駛座外,還有一個供技師使用的緊急應變座位,這在當時的賽車上很常見。踏板的佈局也很特別:左邊是離合器,右邊是煞車,中間則是油門。保時捷博物館維修車間負責人庫諾·維爾納說:「在專案開始後,我們才意識到,原來薩沙身上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鑽研、去理解。為了讓傳動系統恢復榮光,我們得試著去理解當時設計師的思維。」儘管保時捷博物館內藏有超過 700 輛珍貴的汽車寶藏,但這一時代的傑作實屬罕見。維爾納補充道:「例如,現代汽車已很少採用鋼索煞車系統,而且當時的引擎也和現在的有很大區別。所以在修復薩沙的引擎時,我們特地請到了一名戰前引擎的專家。」為了重塑這部經典之作,團隊還特製了一些修復工具。在這個過程中,專家們在薩沙上發現了那些深植於現代保時捷基因的早期特點。「例如,薩沙採用了鋁製輕量型結構和低重心設計。這正是保時捷跑車一貫的設計主軸。」維爾納說道。那時的鋁材料甚至比現金更為昂貴,但斐迪南·保時捷還是決定採用這種材料。因為他始終追求卓越的性能。這種執著,至今仍與保時捷品牌緊密相連。

賽車維修區:

賽車維修區:

1922 年,阿爾弗雷德·諾伊鮑爾 (Alfred Neubauer) 和賽車機械師格奧爾格·奧爾 (Georg Auer) 在奧地利-戴姆勒的測試賽道上駕駛薩沙。如今,維也納新城只有留存下來的一段賽道和一塊資訊提示板,還在提醒人們曾經那條賽道的存在。揚·海達克和庫諾·維爾納試圖使直列四缸引擎再次運轉。

重生僅是開始

下午,薩沙突然無法發動了。點火、推車都試過了,卻無濟於事。團隊中開始出現了一些緊張情緒,唯獨維爾納和海達克顯得從容不迫。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,他們立刻開始熟練地進行修復工作。不過 15 分鐘,熟悉的賽車轟鳴聲就再次響起了。維爾納解釋:「需要更換一枚火星塞。老式車輛在運轉高峰期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。這種情況在意料之中。」「學無止境」的道理,維爾納就是個實證。維爾納今年 49 歲,已為保時捷效力了近 27 年,經驗非常豐富。但是,這個專案對他來說仍是一項挑戰。維爾納說:「剛開始,我與薩沙之間並沒有太深的情感。在我的認知中,保時捷的故事應該是在後來才開始的。但當我深入挖掘這部車的歷史,發現許多熟悉的保時捷元素時,我對它的認識和情感有了明顯的轉變。」現在,薩沙又恢復了正常運轉,僅 598 公斤、直列四缸引擎可達每分鐘 4,500 轉、功率為 50 匹馬力。引擎採用頂置凸輪軸,排氣量 1,100 立方公分。當被問及這段經歷時,海達克說:「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任務。我們在博物館的維修廠裡,與那些見證了逾百年歷史的車輛打交道。像薩沙這樣的經典之作,更是其中的耀眼明星。」

試駕成功:

試駕成功:

在維也納新城停留兩天後,揚·海達克和庫諾·維爾納得出了結論:如今的薩沙與 100 多年前一樣運轉順暢。

29 歲的海達克駕駛著薩沙,在城裡行駛最後一圈。他緩緩穿過城堡街 (­Burggasse),沿著歷史悠久的城牆行駛。庫諾·維爾納站在路邊,露出滿足的微笑。他感慨地說:「能夠將薩沙重新帶回它的故鄉,全憑我們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。」在這個重大修復工程中,無論是魏薩赫研發中心的同事、退休的老員工,或是外部的合作夥伴,每個人都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「但這僅僅是開始。」維爾納堅定地說。未來,薩沙將繼續深度參與公司活動,生動地傳達保時捷基因的深遠起源。

薩沙回歸:

《Christophorus》和《9:11 Magazine》共同記錄了這一刻。100 多年前,斐迪南·保時捷在維也納新城設計了薩沙。如今,薩沙再次馳騁於這裡的街道。由於 Austro-Daimler ADS-R 不符合當今的交通安全規定,因此不能在車流不息的街道上行駛。在當地市政府的協助下,終於促成這次回歸。為了拍攝,部分道路被暫時封閉。當地居民對薩沙的回歸表示非常興奮,因為薩沙為他們重現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歷史瞬間。您也想親眼目睹薩沙行駛的實況,並親耳聆聽直列四缸引擎的獨特聲浪嗎?

關於薩沙回家的更多片段,盡在保時捷 《9:11 Magazine》!

Matthias Kriegel
Matthias Krieg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