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未追尋過的夢想
他在社群媒體上擁有約 2,000 萬的追蹤者,熟知他電影作品的人數甚至更多,他就是印度電影界的巨星杜克爾·薩爾曼 (Dulquer Salmaan)。我們此次有幸造訪薩爾曼的家鄉:素有「阿拉伯海的王后」之稱的科契 (Kochi),是座位於印度西南海岸線馬拉巴爾 (Malabar) 上的港口城市。
這座城市被稱作「阿拉伯海的王后」,但街道上竟猶如鬼城般寂寥,地處熱帶的科契市已令人感到炙熱難耐,氣溫總是輕易升破攝氏 30 度。儘管雨季即將到來,但滂沱大雨帶來的陣陣沁涼如今顯得遙不可及。在這炎熱的正午時分,沒有必要外出的人們都躲入室內避暑了。但我們仍有一些時間,決心不畏酷暑,抓緊探索這個位於印度最西南端的沿海城市。街道上蒸騰著熱氣,顯得空蕩又死寂,營造出一種近乎魔幻的氛圍。根據 2023 年 4 月的官方統計資料,印度擁有約 14.25 億人口,成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。原本預期街道上熙來攘往,人潮湧動,但此時此刻,我們就像置身於亦真亦幻的電影場景中。這個比喻很貼切,因為我們此行目的,就是為了今日午後拜訪杜克爾·薩爾曼,他是一名演員,也是印度的超級巨星。
杜克爾·薩爾曼今年 40 歲,出生於科契。在他年僅 7 歲時,他們舉家搬到東海岸的清奈 (Chennai),但故鄉已然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,於是他選擇回到科契。如今,他經常沉浸於童年的回憶中,再次體驗默丹傑里區 (Mattancherry) 的許多節慶活動,也造訪離聖雄甘地海灘 (Mahatma Gandhi Beach) 只有 30 分鐘步行路程的糖果店 Ashanti Laal Mithaiwala。薩爾曼稍後將暢談他的電影《維克拉瑪蒂亞》(Vikramadithyan)、《查理》(Charlie) 和《獨自一人》(Solo),這些電影的取景地都在科契。透過這些電影,他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認識科契。家鄉在他眼中,是印度豐富歷史的象徵。
追尋瓦斯科·達伽馬的足跡
科契舊名柯欽 (Cochin),於 1947 年印度獨立後發展成為 1956 年成立之喀拉拉邦 (Kerala) 的第二大城市。大科契地區擁有多種地貌,從內陸的茶園和野生丘陵地貌,到鄰近海岸的瀉湖和湖泊,甚至包含數個離岸島嶼和半島。沿著長達 900 多公里的運河系統,風景如畫的村莊四周棕櫚樹環繞,船屋點點輕搖水上。對許多人來說,這個地區就像是馬拉巴爾海岸(又稱胡椒海岸)上的一處天堂。15 世紀初,科契港成為香料貿易的中心,陸續吸引中國人、阿拉伯人、歐洲人到來。科契現已發展成如今擁有 60 萬居民的大都市。
我們漫步在風景如畫的科契堡壘區海濱長廊上,驚歎於河岸邊架高的輻射狀漁網,主結構由長長的木桿撐起,猶如一座座木質雕塑,在當地被稱作「中國漁網」。我們還參觀了默丹傑里區,這是個充滿文化多樣性的地區,教堂、宮殿、寺廟、清真寺和猶太會堂匯聚一處。在猶太城,我們探索一條條蜿蜒巷弄;在瓦拉帕達姆島上,探訪了瓦斯科·達伽馬曾造訪的大教堂。這位葡萄牙探險家在 1498 年發現了經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南方海路。在他之後的一次探訪中,達伽馬於 1524 年在科契與世長辭。在當地的方濟各教堂,也是印度的第一座歐式教堂中,仍能看到達伽馬墓地遺跡。越是深入這座城市,就越能感受到其歷史風華。
傳奇的延續
薩爾曼家族在當地歷史書籍中也佔有一席之地。午後,我們驅車抵達杜克爾·薩爾曼的莊園時,主人帶著爽朗笑容迎接我們。房子前面停著他的 Panamera Turbo、911 GT3 (991),還有一輛 911 Carrera S (997)。在我們這些歐洲訪客眼裡,花園種滿了充滿異國情調的植物,而這棟房子看上去就像一間藝術工作室。薩爾曼與妻子阿瑪爾·蘇菲亞 (Amaal Sufiya) 與女兒住在這裡。家人對他非常重要,他的大多數興趣、職業與愛好都直接受到家人的影響,他對保時捷的熱愛亦源於此。
和許多人一樣,這一切都始於遙遠的童年記憶。薩爾曼回憶道:「我們在阿曼 (Oman) 時,我父親的一個朋友買了一輛保時捷 944。看到這輛車的第一眼,我的視線就無法離開它,不斷試圖念出保時捷的正確發音。接著,在那個夜裡,我們開著保時捷在街上奔馳——一切就從那時開始。」他的父親瑪摩緹 (Mammootty) 長久以來的夢想,就是為這個家購置一輛保時捷。薩爾曼表示:「這就是我如此喜歡 Panamera 的原因:這款車的空間充足。」1990 年代中期,考慮到家裡有兩個孩子,他的父親只好先放棄購買保時捷。這令當年幼的杜克爾大為失落。多年後,父親終於重拾自己的保時捷之夢,添置了多款保時捷。除了對保時捷的熱愛,父子二人還有其他共通點:瑪摩緹同樣是印度人心目中的一大演藝傳奇。在大約 50 年的時間裡,他一共拍攝了近 400 部電影。沒有人料想到,杜克爾·薩爾曼有朝一日會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演員。
薩爾曼回憶道:「早年除了家人之外,我很少與演藝人員打交道。」中學畢業後,他攻讀經濟學,其後在不同公司擔任過經理職位。「但無論在哪家公司,我都無法真正感到快樂,也從來沒覺得自己的努力獲得回報。」後來,他的朋友們開始製作短片,薩爾曼也加入其中。拍攝工作令他愈發樂在其中,他每天投入長達 18 小時,在其中感受到追尋自身熱情的快樂。他繼續回憶:「創作的每個過程讓我印象深刻,漸漸地,我感受到自我的成長,也意識到如果我直面恐懼,就能克服它們。如此讓我變得更加快樂,並獲得內心的平靜。」這一刻,薩爾曼的人生開始朝另一個方向前進。
「當你直面恐懼時,你會變得更加快樂,並獲得內心的平靜。」
杜克爾·薩爾曼
十一年磨一劍——超級巨星的成長之路
今日的他,已是印度電影界的大明星。印度電影遠不止於聲名遠播的寶萊塢而已。寶萊塢 (Bollywood) 一詞由孟買 (Bombay) 和好萊塢 (Hollywood) 組合而成,在全球象徵著印度次大陸的商業電影製作產業。但實際上,寶萊塢僅代指印地語製作的電影。雖然印地語電影年均出品多達 1,000 部,為全球富生產力的電影產業之一,但並無法代表印度電影的全貌。在印度,幾乎每個邦都發展出了自身的電影產業。而且,印度共有 22 種官方語言。薩爾曼在寶萊塢出演印地語作品,而若是在故鄉喀拉拉邦的鏡頭前,他便操著一口流利的馬拉雅拉姆語。此外,他還拍攝過坦米爾語和泰盧固語的影片。這位演員說道:「每當我用不同語言出演時,都會和遊歷國內各地的印度人產生共鳴。我體驗到不同的文化,但這些故事總是帶有印度風格。只要我對語言有了一定的掌握,就總會像在家般輕鬆自在。」
薩爾曼自 11 年前出道以來,已拍攝了近 40 部電影,並獲得了 20 多個獎項。對他而言,多元發展相當重要,已陸續參演過喜劇片、劇情片和驚悚片等不同類型電影。他表示:「我希望自己在每部電影都能有超越上一部的不同表現。」他想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,演活每一個角色。為了演出傳記片《妮桑卡娜·薩維特麗傳奇》(Mahanati) 中演員傑米尼·甘尼山 (Gemini Ganesan) 的一角,他拜訪了甘尼山的家人,並細細研究這位坦米爾銀幕傳奇人物的舉止特徵。甘尼山是 1950 年代的電影明星,拍攝過 200 多部電影,至今仍被認為是印度的「浪漫之王」。
薩爾曼笑道:「如果我在演藝之路上堅持下去,或許最終能闖出一片天,讓父親感到驕傲。他的價值觀是我的靈感來源,但我從不試圖模仿他,我想留下自己特有的演繹風格,供後人參考。」
「我希望能夠讓父親感到驕傲。」
杜克爾·薩爾曼
欣賞藝術、研習美學
薩爾曼指著自己頭上掛著的一幅畫,那是斯里蘭卡藝術家塞內卡·塞納亞克 (Senaka Senanayake) 的作品(見第 14 頁)。藝術一向令他著迷。他指出:「對藝術的熱愛,有助於不斷提升我的品味和觀察力,也對於我在電影的表現助益良多。在我童年時期,家裡陳列著各種繪畫和雕塑,也時常流淌音樂旋律。這些藝術薰陶有助建立我的審美觀,進而據此挑選適合的電影劇本。」薩爾曼家的每個房間都擺放一件當代藝術作品,他對印度藝術家巴芙娜·索納瓦尼 (Bhavna Sonawane) 和貢達·安賈奈魯 (Gunda Anjaneyulu)尤為推崇,但他也收藏了一系列英國統治時期的印度古地圖。
接著,他又回到科契這個話題,談論讓他內心感到安定的原鄉。科契-穆吉里斯雙年展 (Kochi-Muziris Biennale) 日前在此舉辦,這是印度國內首個藝術雙年展。薩曼爾認為:「這項活動足以媲美國際藝術盛事。」雙年展始於 2012 年,現已成為印度最重要的藝術盛事,也是亞洲最大的當代藝術節;11 年前,薩爾曼尚可隨意看展並欣賞、評論當地藝術界新秀的作品。如今,他在社群媒體上已有超過 2,000 萬粉絲,如此直抒胸臆就不太容易了。
但薩爾曼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。作為一位演員,他常穿梭於各個城市之間,很享受在科契的悠閒時光,也很享受駕駛保時捷的快感。第二天清早,趁著天微亮,他駕駛著 911 GT3 (991) 帶我們遊歷他的家鄉,造訪那些他津津樂道、形塑今日自我的地方:默丹傑里的糖果店、14 世紀的古港口、歷史悠久的科契堡壘。這些地方而今也在形塑著他的女兒和侄子們。故鄉與家人——在他看來,兩者原是一體。他表示:「每當我在科契的時候,大家齊聚一堂,家裡總是熱鬧非凡。我的女兒和我姪子一起玩鬧,我們坐在一起,滿是歡聲笑語。」晚餐後,全家人在家庭劇院一起度過電影之夜,已是他們相聚時的既定行程。杜克爾·薩爾曼笑道:「看電視時,沒人可從我女兒手中搶走遙控器,對我來說,這些就是最美好的時刻。」